那些名字和经历,我们会永远记得
浏览:1,522 次 2023-12-13 10:24:44

2023年12月13日,距离那场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已经过去86年。

这些年,随着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设立,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哭墙”上的名字一个一个增加,30余万无辜生命的故事逐渐呈现眼前。

那些承受苦难的名字,我们永远不能忘记;那些在尸山血海中拼搏过的幸存者,更需要我们静静聆听……

我没有辜负我们的约定

“我们要与光华门共存亡!即使战至最后一人,也要死守南京,与敌人血拼到底!”

1937年12月12日凌晨,周广田担任代理排长的守城部队,成功抵抗住了日军对光华门的猛烈进攻。初战告捷之际,全排弟兄斗志昂扬,以命相约。

(南京光华门)

这支队伍,由46名士兵组成。6名班长和副班长,都是1934年初就积极入伍的爱国学生。其余士兵,也是在4个月前的七七事变发生后,在武汉弃笔从戎决心保家卫国的学生兵。

高涨的爱国热情,让他们充满了和侵略军以命相搏的决心。虽然训练时间紧迫,但三个班交替轮换,不分昼夜的强训杀敌的硬本领。

11月上旬,在淞沪战场撤退后,他们奉命到南京光华门维持秩序。因为敌军对南京的进攻十分迅猛,他们刚一抵达就自动变成防守光华门的唯一一支守城部队。

但“死守”的约定并没能坚持下去,当天下午6点,连部传令兵就传来了撤退的命令,让上午刚刚以命相约的誓言被迫成了空话。

“我是在南京参军的,在南京的4年从士兵成为排长,南京的老百姓把我培养起来,但我们守南京却没能打出个名堂……”多年后的抗战英雄周广田回忆起当时的撤退场景,还是愧疚不已。

严守光华门的一个月零三天,全排兄弟吃的都是自带的压缩饼干,那场胜仗,是饿着肚子,拼了两天命赢得的。

作为守城部队中最后一个撤退的队伍,周广田带全排士兵穿城而过时街上已经空无一人,沿途的铺面大敞四开,能吃的食品早被一扫而空他们只有继续顶着饥饿前进

出城时,这46个血性青年,齐齐对着南京城敬了一个军礼,发誓一定要再回到这里!

撤退的路并不顺利,那些正值壮年的有志学子们没能逃过日军的捕杀,全部被射死于江中。最后靠沉入江面的木板逃过一劫的,只剩下周广田一个人。

“这是血仇啊!我当时心里只想着,何时能为兄弟们报仇!”逃离南京的周广田,肩负队友们的抗战遗愿,拼命追赶返回了队伍。

在后来的武汉保卫战中,周广田率领的加强排在阵地侦察时与日军相遇,凭借情报占据了有利地形,他通过布局口袋阵一口气消灭了20多个敌军。

“我总算出了一口恶气,为牺牲的战友报了仇!”那一刻,抗战英雄周广田才觉得自己没有辜负兄弟们的约定。

 

那天地上淌的血,让脚下的路都变黏了

1937年秋,日军空袭山东兖州的时候,17岁的孙晋良在学校待不下去了,他想上战场

那时征兵的身高要求是一米六,身高一米五的孙晋良显然不够格但他没有放弃,在11月底背着父母,和几个同学偷偷动身前往南京,投靠已在陆军医院做主治医生的校医孔德刚,帮忙照顾淞沪会战的伤兵

12月9日,日军开始进攻南京光华门,双方反复争夺,光华门几度易手,我军伤亡惨重。随着战况愈发激烈,前线送过来的伤员越来越多。

孙晋良赶到光华门抢救伤员时那惨状令他终生难忘。遍地是尸体和伤兵,血流了一地,脚下的路都是黏的。

之后的三天三夜,孙晋良都没有吃过东西,日夜往返于医院和光华门,穿过堆积的尸体,搬运每一个还有存活希望的伤兵。

光华门的惨状还不是结束,紫金山、中华门、雨花台随后都燃起了硝烟随着军队撤退命令的传达,日军在南京城里开始了长达六周的肆虐屠杀

大批无辜的平民,被狂暴射杀后投入江中;手无缚鸡之力的妇幼,被残虐的凌辱至死;从家乡一同前来的亲密伙伴,也在战乱中被射杀……眼前的种种,坚定了孙晋良报考军校、杀敌报国的决心!

1938年,在南京大屠杀中幸存的孙晋良从南京逃向武汉,最终考取了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成为一名炮兵

 

后来的洛阳保卫战中,升至连长的孙晋良率部击毁、击伤多辆日军坦克、战车,拼尽全力回击着南京大屠杀的暴行!

年抗战期间,成千上万像孙晋良一样的热血青年在经历了南京保卫战的悲惨和南京大屠杀的残虐后,没有选择逃避,而是坚定地走向了抗日战场,用自己的力量拯救处于存亡之际的民族。

晚年的抗战英雄孙晋良,曾在家人的陪伴下再次回到南京,他摸着中华门城墙上的石头,满含悲怆的喃喃:还能听到那时候的炮声”

 

再次见到你,是墙上冰冷的名字

骆中洋是16岁那年和哥哥一起报名参军的。

生于一个贫困家庭,骆中洋没读几年书,却练了一手好字,能靠写对联来补贴家用。

1936年,随着日军侵华的不断扩张,参军报国的氛围也逐渐传到了岭南的惠州。“走,去参军!”20岁的哥哥看到号召后,带着弟弟辞别父母,毅然决然的踏入时代洪流。

兄弟俩被分在了不同的队伍,一年来紧张的训练不仅没有机会让他们见面,随着队伍开拔,他们甚至没来得及辞别父母,就双双奔赴了淞沪战场,驰援南京。

战事激烈焦灼,交通早已瘫痪,年少的骆中洋没想到沿途的铁路早已被日军炸毁,只能靠步行一点点推进。

“一边走,一边打,时时刻刻都处在战斗状态。整整20天几乎没合眼,才走到了南京城下。

抵达南京的麒麟门边,骆中洋惊喜的在人群中见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是哥哥!经过连日的奔波和惊恐,再次见到亲人的时候,骆中洋激动万分,紧紧地抱住哥哥,热泪盈眶。

“要为国家战斗!”十几分钟后,短暂休整的队伍又将开赴战场,哥哥临别时,留下这样一句叮嘱,骆中洋重重的点头答应。

然而几天后的12月12日夜里,撤退命令突如其来,城中开始出现混乱,队伍被迫四散各处。日军违反国际惯例实施着大规模无差别射杀俘虏和平民的暴行,骆中洋在同胞尸体的掩蔽下才保住了性命。

从血泊中爬过的骆中洋,参与掩埋了很多同胞的尸体,他没能在城中再见到哥哥,只能心怀希望哥哥已经成功撤退。

然而命运并未眷顾,哥哥信守了他的诺言,骆中洋晚年哥哥是铭刻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哭墙”上冰冷的一个名字——骆奕梧。

“那些事情,我刻骨铭心。”晚年的抗战英雄骆中洋曾痛心地回忆道。

 

当下就是天堂,和平就是天堂

南京保卫战打响的那一刻,17岁的程云是慌张的。

两年前,他凭着一腔报国热血考入黄埔军校,为了抗日,觉得死也无憾了。但第一次参与实战,面对敌我双方的悬殊实力,他的内心难免惶恐。

白天拼命的战斗,晚上睡在战壕为了提防敌人随时可能的进攻,七天七夜,他和战友们轮流值守,没有人能安心入睡。哪怕战友无意间踩中一个罐头盒子,也足以让所有人惊醒。

起初的几天,枪支弹药还算充足,几天后,物资补给就被切断了。随着敌军集中优势兵力的,战斗进入白热化。为了节省弹药,程云只能经常跳出战壕,冲锋战和肉搏战轮番上演。

敌人利用空中优势反复轰炸,攻势愈加凶猛,阵地所在的山坡都炸成了平地,程云所在的部队开始出现大量伤亡。眼看着刚刚还有说有笑的战友,一会儿就牺牲在了自己身边。他却顾不上悲伤,为了守住阵地,接过冲锋枪,继续扫射。直到一发炮弹袭来,程云感到右腿一阵剧痛,低头发现血迹已经浸满了裤腿。

“我身边的一个战被日军炸掉了一条腿,喊我帮他捡回来我还没来得及反应,他就被打死了。”那些真切发生的画面,晚年的抗战英雄程云每每忆及,都悲痛不已。

2013年,抗战英雄程云以无限愧疚的心情,向南京人民道歉,说自己当年没有守住南京,使南京人民饱受战火之苦。

彼时距离南京失守已经七十余年,右腿上触目惊心的伤疤还在疼痛。他永远无法忘记那血与硝烟笼罩下的南京,转瞬即逝的战友,和战争带来的人间惨状。

“你知道什么是天堂吗?当下就是天堂,和平就是天堂。”穿过炮火硝烟的抗战英雄程云,激动地慨叹。

这些亲历南京大屠杀的抗战英雄,如今都已归队,在那个装备落后的混乱年代,那些少年们,曾经试图以命报国,拯救每一个生命,换取和平的可能。

得以幸存的亲历者逐年减少,遇难者名单墙上的名字却在缓慢增多。因为我们不会忘记,那三十余万无辜生命;因为我们会永远记得,这个民族曾经历的伤痛。

 

在那些苦难的岁月里,只有亲身经历的幸存者,才知道家国丧失,是怎样一种屈辱。如今,存世抗战英雄已不足两千人,他们曾背负着家国的屈辱,肩负着和平的希望,守护着战友的承诺,在战火硝烟中奋斗到最后一刻。今天,我们可以告慰那些无辜的生命,家国安好,和平,我们将接力守护!

历史不能被淡忘,为抗战英雄站好最后一班岗,向抗战英雄致敬,呵护他们的晚年,是龙越一直坚守的使命。